学里的一道多解题,答案是很明确的,只是不止一个而已。而考虑种种可能的情况,然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取出应有的答案,是一个理论上很简单实际上却很复杂的过程。
不过,对许广陵来说,跟从章老学到现在阶段,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是不困难的。
只是若想回答得好,仍需大为斟酌。
而斟酌了过后,他的回答,得到了老人还是表情淡淡的一个点头。
这让许广陵明确地意识到,自己还有太多的不足。——不过若是他能分心看一下一侧的陈致和的表情,或许就会对自己的定位稍有偏移了。
只是上课的时候,一直以来,许广陵又何曾有过哪怕是半点的分心?
正课之后,惯例是客厅闲话。
说“闲话”,只是因为他们谈话的内容杂,并不像书房里那样专注于一门,且有体系有脉络有层次有递进,然而,“闲话”本身,其实一点也不闲。
尤其是许广陵现在可谓是智识大开之后。
是,截止现在,许广陵确实没有两位老人博识多闻,而且所差甚多,但他日趋丰富敏锐的内在逻辑及反应,配合上自身日进千里的积蕴,让他渐渐地越来越能承受更多的信息。
所谓承受,一是接纳,二是吸收,三是反馈。
接纳是最不需要考虑的,过目不忘,不止是过“目”不忘,还包括过耳不忘。简单来说,一切外在的音声形像,对现在的许广陵来说,只要他想记,就能记住。
不需要时间,不需要专注,不需要反复。
就如数据存储于硬盘中一般,直接灌注进去,然后就一直地存在那里。
接纳之后便是吸收。
就像一片土地,天上降雨了,能吸收多少?
被森林覆盖的大地、草地、普通的土地、沙土以至于沙漠等等,这些不同的地域条件,对雨水的吸收程度是不一样的。
人对知识及信息的吸纳,也与此差相仿佛。
若说许广陵以前是普通的土地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