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就是自己洗衣服,而且是每天洗。另外一个习惯,就是自己去晾衣服,而且,晾衣服的时间一直是固定的,时间也基本是固定,而且每次,都会晾很久。”
我微微一愣,马上,我问了句:“天台,是不是在在朱立病房的对面?”
沈承:“没错,朱立的病房在一层,天台在三层,天台上的护栏很低,我做了一个试验,站在朱立病房的窗户前,刚好能看见天台上的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其他病房看不到,因为被树木遮挡了。”
我的眉头更加紧皱了起来,很多事情都被串联了起来。望远镜,可以用来观看只有朱立病房可以看到的天台位置,而望远镜来自那名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每天也会到天台上晾衣服。
当初,杨帆跟我打电话的时候,提到过天台,但是,杨帆却没有调查得像沈承这样细致。我也想过诱导性自杀,但是却被杨帆和我自己否定了。但是,按照最新调查出来的结果,诱导性自杀,恐怕真的有可能。
沈承也提到了诱导性自杀,所谓诱导性自杀,在刑事案件中时有发生。比如热恋中的男女,一方以殉情的理由,劝诱对方自杀,又比如,成年人劝诱自主意识薄弱的未成年人自杀,又或者是,精神正常的人,劝诱没有判断能力的精神病人自杀。
但是,沈承却没有想明白,通过一个望远镜,隔着这么远的距离,犯罪嫌疑人是怎么对朱立进行诱导的。要知道,一般的诱导性自杀,都是以语言教唆为基础的,照顾朱立的时候,时常有两个护理一起,犯罪嫌疑人和朱立独处的时间很少。
要劝诱一个没有判断能力的精神病人自杀,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难的是,如何让精神病人接受诱导,简单的是,只要精神病人一接受诱导,结果就几乎注定了,因为朱立的思维完全破裂,根本没有任何判断,或许,在他的潜意识里,觉得自杀很好玩。
而且,朱立是不会通电话的,这也把语言劝诱排除了出去。
我想了想,回答沈承:“望远镜是视力工具,或许,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