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怕是已经要逃出去了。
成傆大师对着苦真施佛礼:“阿弥陀佛”
苦真还礼,不过却没有道佛号。
他看了看成傆大师问道:“你现在是这里的住持方丈”
成傆大师点头:“正是。”
苦真点头说:“你一身的善缘,恶性极少,但愿将来你这一身的业果皆为善者。”
成傆大师道:“业果好坏,并非我所求之佛法,我所求,也非善恶那么简单。”
苦真问:“你不求业果, 念经诵佛又是为了什么”
成傆大师笑道:“一个字,乐。”
“快乐的乐”
苦真一脸疑惑:“只为贪图享乐”
成傆大师摇头道:“与苍生,与万物,与自然同乐。”
苦真继续追问:“不求善恶”
成傆大师就说:“苍生之乐,便是大善,一心求善而不得,一心求得苍生乐,纵有恶果混杂其中,已然是大善之举。”
“因善破戒,得了业果之恶,那是为,还是不为,是善,还是不善呢”
苦真低头思索。
成傆大师则是道出佛号:“阿弥陀佛。”
苦真也没有再和成傆大师继续,而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一切的开始,都要从我得到这些琉璃珠开始说起。”
说着苦真指了指两个盒子,而后继续说道:“嘉庆九年,也就是我当住持方丈的第三年,庙里忽然来了一个陕地的施主,他想要在龙山寺出家为僧。”
“我问他可有度牒在身,他摇头。”
“我问他因为何事出家,他便说,他杀了人。”
“我当时就想着报官来着,可他却拿出一个包袱,然后给我说,如果我能给他出具度牒,让他出家为僧,他就把包袱里的一百零八颗琉璃珠赠予我。”
“琉璃这东西,在当时已经很常见了,并不是很珍贵,我自然不肯就范。”
“可他又对我说,他包袱里的琉璃珠,并不是当朝产物,而是唐代的长安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