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农家根本没有鸡,有的村子也就是地主家里能有两只生蛋鸡,还有一只作为全村闹钟使用的公鸡,于是一般人家连这道简单的藩篱也会省掉。
那时的农村因为战乱出现很多荒地,政府管辖也不很宽,大量荒地被自由开垦,自耕农大批出现。战国时代村庄经常受到军队和山贼的骚扰,为了自卫,农民们大都聚集居住,并且依附地侍。地侍顾名思义就是守在自己乡下那一亩三分地哪里都不去,更不会出本国国领,只在保卫本乡本土的防御战或者短期作战时被领主征召去打仗的乡下本地武士。他们只为了自己的地活着,自己也下地干活,顺便替领主收取农民的地租,在自己扣点油水后再交上去。有了这些乡士的保护,一般的小山贼甚至军队都不敢随便招惹。这些地头蛇乡士组织起来的“上物下心”组织往往会吸收全村百姓,甚至邻村百姓来参加,这种乡村组织是准武装组织,在领主租税过重的时候会进行抵抗,在山贼来抢掠时也会武装反击。也许正是这种组织的出现,战国时代村庄的规格都是几十户民家的房屋围成一圈,中间是用来开会的会场,会场中央还会有瞭望台。在农村zhan有主导地位的村干部地侍们时常召集农民在这里开会,决定上交领主的租税数目或募兵作战。可以说,战国时代的农村多数都带有一点军事化组织的意思,有的村庄一手拿刀一手拿锄的地侍占到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样的村子一般山贼就更不敢招惹了。
特别是在甲贺这种山区,普通农家还早不起木板房,多数是先建立几根木柱围出房屋的范围,再以这几根木柱为基础夯土版,建筑草泥板墙,最后屋顶再盖点茅草了事。多数战国农家住的都是这样的草泥房,仅有的一点整块木板用来做推拉门,窗户是用树枝削出的木棍拼接凑合。糊纸的推拉门对农家来讲是及其奢侈的装置,有的农民甚至一辈子都没见过纸,反正他们上厕所也不需要纸,一把稻草就解决了。屋内多数只有泥地,只是在火塘周围会有一圈木板,全家睡觉都在这里,免得直接睡泥地落下风湿病。家私陈设能有个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