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可以说面前的这些景象都是一一附和。侍庵完全就是乱世之中的一片净土,四周清宁的熏香,加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枝叶树木掩盖起来,只能露出几个偶尔的角落,让人分辨一番。“倒是个秒然地方。”二井显出了一些兴奋。
“呵呵,远方来的客人能喜欢在下的这个侍庵,在下便是心领了。”从树林之中,走出了一个瘦小的男子,看起来约莫三十多岁,腮帮微微向内收缩,目光则是有些涣散。不过给人看起来倒是一脸宁静。此人便是这里的主人,千宗易,抛笙斋。
扶了几下头顶的布帽之后,这位便是带着几人进了室内。拖鞋完毕之后,义氏便是踉跄了进去了几步,至于二井与今井倒是恭恭敬敬的参拜了起来。如果说千宗易不认识义氏的话,一定会觉得这个便是瘦小的二井是义氏了。
门口摆放的则是圆悟克勤的墨迹。这个还有一个相关的故事,当年村田珠光身为奈良流的代表人物,又是奈良茶会的名人,从一休那里吸取了禅宗的精华后,立刻开始用禅来改造自己的茶事活动,他将圆悟克勤的墨迹必恭必敬的挂在茶室壁龛中,那是茶室最为显著的位置,每个来参加茶事的客人都要先向圆悟的手迹行礼。从此这副墨迹不仅是禅门重宝,而且也成为茶道至高的圣物。(它是珠光将禅宗与茶道相结合的见证。茶与禅的结合,是茶道形成的一大关键,从此,茶事活动有了深邃的思想内涵。珠光以后的历代茶人,几乎都参禅,而茶道也被认为是"在家禅"的一种,有"茶禅一味"(或"茶禅一如")之说。
至于这个墨迹则是一张印可状,圆悟克勤是宋代禅门临济宗的禅僧,宋徽宗赐号"佛果禅师",南宋高宗赐号"圆悟禅师"。他撰写的《碧岩录》为禅门第一圣典,嗣法弟子为虎丘绍隆和大慧宗杲。当时弟子虎丘绍隆要离开师傅,去云居山真如院担任住持,圜悟写给他一幅字。大体意思是说.虎丘追随自己参禅多年,成绩优秀,已达大彻大悟之境,特此证明。后来珠光从一休处接受的这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