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注定着报纸只能卖得很便宜,甚至是亏本出售,,一天两天可以,经年累月下来,费用可就不是个小数了,适当的想点办法补贴也是正常的,再说了,读者给我们写信写稿件我们就不用给他们些许润笔么?这也是一笔费用,总不能又是国库里填补吧?所以报纸总得想办法能养活自己才行……。”秦有福当堂开始与众位大臣争辩了起来。
康熙是早就想好了改如何利用这份报纸来给三藩抹黑的,当然是赞同秦有福的观点的。于是一场廷议下来,原本打算交给吏部的文言文报纸交给了礼部,由米思涵负责编审,秦有福负责白话文的报纸的编撰。这本就是商量好了的,康熙也打算看一看,秦有福到底有什么本事,这个报纸的威力是不是真的有他说得那么大。
……
几天以后,大清报第一期出版。头版的内容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秦有福用上了标点符号给编者按进行了断句,他当然不敢随便帮皇上的圣谕和六部公文断句,但是编者按该如何断句是他的问题,虽说不少王公大臣说他搞的这个白话文的东西狗屁不通,标点符号更是不登大雅之堂,但是不少人发现秦有福的这份报纸可比米思涵的好看得多,有了标点符号的断句读起来也省力了许多。特别是在第二版上的刊登的戏说吴三桂一文,秦有福拿出了说书的水平,将吴三桂、李自成、嘉庆与陈圆圆的关系胡乱扯了一通,总之是将吴三桂说成了一个头顶绿得发亮的家伙,更不要说他先抗清,后降清,然后又反清的这断故事,秦有福充分发挥了断章取义的最高水平,到处引经据典,直把吴三桂说得直追秦侩。结果不出一天的时间,这篇戏说吴三桂的文章便街知巷闻,成了最受欢迎的话题,就连康熙看了都乐不可支。老百姓才不管你什么戏说不戏说的呢,反正报纸上都登出来了,还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大家都当成了真事在传。秦有福这边又开始泡制读者来信,继续深挖内幕,一时间大清报白话文版变得洛阳纸贵,不少销售报纸的商贩见有利可图,纷纷提价销售,没几天功夫,大清报白话文版的发行量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