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友老小子昨天在评论中这样说:
留在我脑海里那个年代的记忆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毕竟我年龄小几岁,61年我出生,到66年也还不大懂事,现在还真后悔,我也和你学生一样年龄的话,可以来个全国免费旅游啊。
确实,那时学生外出大串联,真就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全国性的免费大旅游。无论从接待规模之高、持续时间之久、参与人数之多的哪一方面来说,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五一、十一黄金周的盛况远不能与之相比。
那时,我带领语文组的老师十数人去北京,准备再从北京到西南去。住在内务部接待站,一日三歺都由解放军照顾。白天去北大、清华看大字报,晩上逛王府井、天安门广场。那时北京是真正的不夜城,即便是深夜,天安门广场依然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当时的《参考消息》上就刊登过外电报道,说外国的青年对中国学生的免费大旅游羡慕得要命。
我们一行没去成西南,因为到了北京站,整个站前广场己没有站脚之地。进了站台,所有停在那里的每一列车箱都被串联的师生挤得严严实实。我们终于挤了进去,但不知列车何时开、开到何处去。终于开车了,这才发现这趟车是发往东北方向的。在车箱内实在让人喘不过气来,到了天津,我们不得不下了车。
我相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每一个人都不能不对*留下深刻的记忆,但是每个人留下的记忆绝对不会是相同的。不同处境的人对*会有绝不相同的感受:有的人会深恶痛绝,有的人会津津乐道,有的人会难以忘怀,有的人会五味杂陈…。
那个年代己成为历史,但那段历史绝不是现今青年人所认知的那么简单。
他老人家的功过也绝不是一两个决义就能概括得了的。
唉!这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