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韩琦的伤疤,以往他从未揭开过,此刻说出来,随从不禁惊住了,“相公……”
“可是不信?”韩琦笑道:“败军之将,何以言勇?而沈安却屡战屡胜,若非是他还年轻,若非是官家顾忌他年少血勇,到时候打断了某位权贵的腿,老夫哪里会有出征的机会?”
说来好笑,沈安在雁门关立功之后,赵曙就陷入了纠结之中。
这算是大功吧?
肯定是大功。
先是一把火差点烧死耶律洪基,接着在雁门关和包拯击溃了辽军,耶律洪基甚至吐血……
这不是大功是什么?
当时京城多少人赞叹着沈安的功劳?连带着包拯的名声都直上云霄。
以往百姓夸赞包拯大多是包青天,可现在却多了个称呼,叫做什么名臣。
从此沈安名将之称冠绝大宋,谁若是要哔哔自己比沈安懂武事,呵呵,百姓保准会喷你一脸二陈汤。
这样的沈安本可不出来,但韩琦再三请命,赵曙自然要慎重。
满朝文武,赵曙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派出了沈安。
“官家让老夫掌总,莫要去制衡沈安,所以才有了沈安会下黑手之说……老夫哪里会不明白?这是官家在告诫老夫,战阵之事别瞎指手画脚……”
“年少有为,让老夫羡煞啊!”
韩琦看着前方精力充沛的沈安,觉得自己并不差。
“……都特么给老子打起精神来,告诉斥候们,发现敌军重赏,谁战死了,他一家官家养,这话谁不同意?”
沈安面对一群将领在咆哮。
“可是……”一个将领有些犹豫,沈安皱眉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
将领说道:“可兄弟们都不信!”
武人被压制久了,渐渐的待遇提升,渐渐的心气高了,但依旧觉得这等好事不该自己沾边。
“告诉他们,这是沈某说的。”
沈某人乃是大宋首富,他说的话,但凡是涉及到钱财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