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烈的时候。
至于苏轼,他如今在家里蹲着,据闻每日专门给修书的苏洵做饭,很是痛苦。
“杨御史回来了?知道吗?令婿也被人弹劾了,说他假名曹雪芹去出使之事荒唐,点火差点烧死辽皇更是荒唐,该罚。”
“这下可好,人在前面杀敌,后面有人捅刀子,杨御史,此事咱们不会弹劾令婿。”
“对,咱们虽然是御史,可也有一双眼睛呢!令婿一把火烧的耶律洪基狼狈不堪,某当时高兴的在家都喝醉了。”
“某也是,只觉着扬眉吐气,只恨他没烧死耶律洪基。”
“杨御史放心,此事咱们会声援令婿。”
“……”
杨继年愕然于同僚们的态度,他认真的躬身,“多谢了。”
是啊!御史就是弹劾人的,可沈安那把火烧的好啊!烧的大家扬眉吐气。
这等事也值得弹劾?
御史台大部分官员都站在了杨继年的一边,可却不知道他已经智珠在握。
“老夫蛰伏多年,大家都以为老夫是废掉了,可老夫只是懒罢了。动我女婿?呵呵!”
……
朝会上,弹劾包拯的人更多了些,还有人在弹劾沈安。
包拯木然站在那里,知道这是一股风潮。
想打压下去吧,却容易引发更大的风潮。
可不打压的话,这些人也太肆无忌惮了些,什么话都敢说。
“……再这般下去,国将不国了。”
“肆无忌惮之辈,再有才也不能用!”
“是啊,陛下,您想想那些逆贼,谁不是有才的……比沈安有才的比比皆是……”
赵曙有些怒了,他冷笑看着这些人的表演,觉得真是精彩极了。
“陛下,御史杨继年求见。”
杨继年?
赵曙一怔,一直在为好基友沈安担忧的陈忠珩说道:“陛下,是沈安的丈人。”
苏轼来,结果没说通道理,一笏板把自己打回家去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