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我办公室里来吧。”宋唐将吩咐乔治去工作后,忙对杰西卡说道。
“好吧,宋。”
没多长时间,这时只见杰西卡带着一个西方人来到了宋唐的办公室,这人就是丹尼斯·姆仁,工业光魔的首席特效师。
说起工业光魔,现在大家都不陌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几乎所有的大片拍摄都有工业光魔的痕迹。随着宋唐的思考,有关工业光魔的历史渐渐地浮上脑海:
工业光魔,英文简称ILM,全称industriallightandmagic,即工业光学魔术公司,简称工业光魔。由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于1981年创立。
统计影史上最卖座的20部影片,会发现他们不是视觉特效大片就是CG制作的动画片。电影工业的格局已经因特效而彻底改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星战”系列与光魔的发展,也是世界电影特效的发展。
1977年的《星球大战》是电影史上有记录的,第一部使用动作控制摄像机拍摄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卢卡斯还创造了多项意义深远的发明:他发明的一个机械装置,可以把实拍画面和后期合成画面轻松地协调成同步,这把多少年来只能靠手工硬涂胶片记述的效率一下提高了几十倍。这个机械装置对电影工业的发展,绝对是里程碑式的。
1982年光魔发明了一项名为“源序列”的电脑处理方法,并应用在科幻电影《星际旅行:可汗之怒》上,该片出现了电影史上第一个完全由电脑生产的场景。
1985年光魔在电影《年轻的福尔摩斯》中,制作了电影史上第一个电脑生成的角色“彩色玻璃人”,这也为星战前传里众多虚拟角色的制作打下了基础。
1989年光魔为科幻经典《深渊》制作了影史上第一个电脑三维角色,这为《星战前传》里制作Yoda大师打下进一步的基础。
光魔在1991年为《魔鬼终结者2》创作的T1000成了影史上第一个电脑生产的主角。讽刺喜剧《飞跃长生》为光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