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那边也开始第一批玻璃的生产。
那边的工人都是王富贵替赵曦找来的铁匠。赵曦只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将配方紧紧捏在自己的手上,每次的配料都是由他亲自去完成;二是他告诉了工人们如何将烧制出来的玻璃制成各种形状。
赵昕是学医的,对玻璃的制作工艺了解有限,于是他用高价去请来了上次替他做培养皿的那位师傅。
第一批产品质量还不错,虽然颜色还有些隐隐的绿色,但是其中的杂质已经很少了。
第一批产品全部都是用模具倒出来的,然后经过打磨制成了成品,主要以镜子、手镯、耳环等装饰品为主。
相对来讲,制作镜子要麻烦很多,因为必须在玻璃的一面镀上银。
这个时代镀银肯定是不行的,只能采用传统的方式将一层薄薄的银粉铺在玻璃的某一面上。
当第一面镜子制造出来之后,那位以前的银匠师傅激动得哭了。
他想不到如此神奇的物件竟然会出自自己之手。
赵昕大概记得后世制作玻璃用品的一种方法,那就是吹制法。他将这个想法大致对师傅讲了一下之后,很快就出现了第二批产品:花瓶及各种摆件。
赵昕还特地去请来了一位画师,在这些东西的上面用漆画上了各种图案。
看着这一件件美轮美奂的工艺品,赵昕不禁感慨万千: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真是了不起啊!
可是他却偏偏忘记了一点……如今他自己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份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