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既然君实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那就更应该如此。我想,如果君实能够做到客观评价历史上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也就不会有人认为君实你心怀叵测了。”
富弼道:“言之有理。”
欧阳修沉吟着说道:“历史上的其它事情倒是好客观评价,可是玄武门这件事情……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太子李建成为人宽容敦厚。而且战功赫赫,他为大唐的建立所立下的功劳并不比李世民少,甚至还超过了他,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啊。”
赵昕问道:“君实先生。难道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就没有一点原因和理由吗?”
欧阳修道:“据传言。当时李世民之弟李元吉乃太子同盟,此人特别厌恶李世民,而且他也特别担心李世民的势力太大,对太子造成威胁,曾经多次劝说李建成暗杀掉这个心腹大患,不过太子李建成不忍兄弟相残,最终没有采取行动。”
赵昕笑道:“这不就得了?其实这个事件最关键的问题不在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兄弟身上,而在于高祖李渊晚年糊涂。如果他确定了李建成就是接替自己的皇帝。那就应该削弱李世民的兵权,妥善处理好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这才是应该值得后人借鉴的。”
富弼猛地一拍大腿:“妙哉!”
包拯点头道:“小赵说得很有道理,实事求是、客观地记录整个事件,这才是我们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
欧阳修也点头道:“除之言之有理,我深以为然。想不到除之看问题如此清醒,我很是佩服。”
司马光站了起来,朝赵昕深深施了一礼,说道:“除之刚才的建议真可谓高屋建瓴,一语点醒了我这个meng中人啊。来,除之,我敬你一杯,多谢了!”
其实,赵昕也是从以前那个世界的《资治通鉴》放入书架里面看到了那段文字后才向他提出的这个建议,此时,他忽然觉得自己变得有些迷茫、糊涂了——
究竟是自己从以前那个世界所看到的内容才让司马光最终记录了那个事件,还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