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忙活了大半天,赵琳也又累又饿,腰里垫着个枕头倚在炕头墙上歇息。
“燕子她妈,你先掰点,和孩子吃吧。终归是有身子的人,不能饿着孩子。”
得到老公公的圣旨,赵桂花赶忙拿来一个盘子,把桌上的每样菜都从边上扒拉了一点,递给儿媳妇:“快点吃吧,别饿着孩子,这还有个数月就生了。燕子也吃啊!”
赵琳下了炕,拉着燕子去灶间吃饭。可燕子似乎并不领情,她从老爷爷和奶奶的表情中,很敏感地揣摩出这份优待并不是针对她,尽管她也还是个小孩子,但一切专门给予小孩子的特殊待遇,似乎马上就要让位于妈妈肚子里的小宝宝,那个全家都热切期待的第四代男娃。
在这样的农村家庭,儿子大过天。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儿子就是家庭的唯一支柱和全部希望,是年老父母后半生的全部依靠。谢双不到家,谢丰收和赵桂花夫妻俩吃饭就没有滋味,团圆饭那就不叫团圆饭,更是不能吃的。
“那前屋你二大爷家今天送来了十斤小米,是刚打下来的新米,双儿妈你明天好好晾晒一下,别招了虫子。他们家的小米品种好,吃着香,等双儿媳妇做月子喝。”老谢指着墙角的一个布袋子对儿媳妇赵桂花说。
“嗯,好。那天我二大娘还说给咱们攒着土鸡蛋,等她生了好一起送过来。”
“等摔完花生,叫双儿带着你去县里的医院看看,你那腿得好好治治。”老谢又对儿子谢丰收说。丰收有糖尿病,最近越来越厉害,不光腿脚红肿得象水分充足的大红萝卜,连眼睛都开始模糊了。
谢丰收夫妻俩和老父亲谢全有守着一桌子饭菜,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几句,聊的都是双儿和即将出世的大孙子,今年的收成,一家人的幸福生活,虽然疲累,可心里舒畅得很。石英钟的指针眼看就到了10点。忙了一天,三个老人的眼皮都有些抬不起来了。
镇上,几个年轻人摇摇晃晃地从一个饭店出来,含混不清地告别:“哥们儿,好好发财!哥们儿,别忘了兄弟啊!哥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