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微风习习,透露出一丝丝凉意。
这天,武平顺和小儿武效军依然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玉米地,天亮的时候,已经掰了满满一架车玉米。父俩正将玉米装车往回家拉,村里胖孩推着架车来到了地边。他们两家的地相邻,这时,全村各家各户的玉米都已经收完了,除了一些晚收的棉花外,放眼望去,田地庄稼已收空空,很多人在赶牲口犁地,或抛洒肥料,只有他们两家的玉米依然挺立。
胖孩首先上来打招呼:“平顺、效军,您爷俩怎么这么早就下地干活了,看全村就剩咱们两家没收完了,我家地多、孩多、又小,实在没办法,真忙不过来。平顺,你种十来亩地,虽说孩、孙不少,都太自私,各顾各了,没一个帮你们干活,实在太不像话了,我真替你们发愁。”
武平顺见有人说话,顺便稍歇一下,于是便坐在地头,掏出一支烟递给胖孩,两人便边抽烟边聊。武效军往编织袋内装玉米棒,整理车,装的着实不少,满满一车。
“唉!没办法,家里两个儿整天惦记着我这几亩地,只想早一天得到手,这是他们故意使我的劲。效军现在还没成家,我的事还没办完,又是一个农村人,也快六十了,做生意没本钱,外出打工出不去,只能靠这几亩地,全交给他们,效军的事怎么办,他们有儿有女,就看不到这一点,不替我和效军想一想。就是想让我落后,在一旁看我的笑话。我这个人的脾气你也知道,他们越是这样,我越是不交,宁可荒着,交给别人种,也不会交给他们这样的人”。话语中,充满着气愤和无奈。说完,低着头抽一口彩蝶烟。
“平顺啊,虽说你家老大、老二不断给你致气,闹的家庭不和,确实让你受了不少累。可是你是有福气的,两个闺女家庭都不错,吃喝不愁,四个儿老三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元真县医,谁家有个大病小病的,都去找他,看病及时,花钱不多,态度又好,可给咱们乡里乡亲帮了大忙,这可都是你的功劳”。
“啥功劳不功劳的,咱是农民,没啥出息,孩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