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流最大的武器就是好名声。人家行得正坐得端,积累养成的好名声足以抵消掉一切能力、手腕上的不足。〖中〗国本就是个官本位的社会,千年以降,讲究的就是个百官代天子牧民。
说白了就是老百姓已经养成了习惯,自己的命运大多数时候都寄托在头上的父母官身上。要是摊着个贪官污吏,那完了,每年的火耗收的比税赋还高。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足以让老百姓痛不yu生:反之要是摊上个清官,即便收成再不好,也能勉强喝粥度日。
从秦一直到明,生产力发展的实在有限。没有资本的驱动,更没有产业〖革〗命的兴起,一个国家的产出完全寄托在土地之上……也就是所谓的靠天吃饭。两厢叠加之下,清官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在明代,只要这人是个清官,官声斐然,便在民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清官随便一张口,哪怕让老百姓去死,极度信任清官的老百姓也不会犹豫。乃至到死了都不想清官的话到底是对是错,只会将过错推诿在清官的敌人……贪官身上。
这种情况自王阳明之后更是发展到了极致。王阳明是谁?心学大家!一辈子靠着知行合一,无往不利。其流传下来的心学思想,跟马基雅维利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在乎过程,只在乎结果。王阳明老先生认为,贪官jiān,清官要想斗得过贪官,就得比贪官还要jiān诈。
你就琢磨吧。在王阳明老先生的鼓动之下这大明朝的清官得多么的极端?说句不好听的,恐怕一个个都得跟程洋那个家伙差不多!
为了心中的所谓理想,抛弃一切〖道〗德水准,继而编制一张yin谋的大网。也不管他心中的理想是对是错,只是认定了一条道走到黑。所以邵北一直认为跟大明打交道,贪官反而比清官有用得多。
因为贪官起码有点自知之明不像清官那般愤青,不顾一切地“大干快上,。
当然了,这些都是题外话,只是邵北心里有感而发。
话说史可法跟这儿扮包公,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