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都市言情 > 鉴宝天书 > 第一百二十五章 缂丝双胞胎

第一百二十五章 缂丝双胞胎(1 / 5)

发现目标,吴迪来了兴致。先看落款,轴幅左下方缂有“子蕃制”三字及“沈氏”方章,玉池为清乾隆御题“乐意生香”四字。钤“乾隆宸翰”“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乾隆鉴赏”诸玺印。这些似乎都没问题,甚至连玺印都几乎和真的一模一样!

仔细的检查了缂丝的新旧程度和其他特征,吴迪迷惑了,这件作品的年代,按判断应该是清朝时期的作品,至于是早期还是中晚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时候,谁敢去仿这样的东西?连玺印都敢仿,不想要小命了吗?

缂丝自古就有“织中之圣”之称,在缂丝、织锦,刺绣三种著名丝绸工艺中,独占鳌头,俗称“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是中国丝绸工艺品中的精华,在明清两代为帝王御用,被皇室所垄断。与其它的丝绸工艺品相比,缂丝具备了艺术和工艺的双重价值。

相对其它艺术品来说,缂丝的庸品极少,同样的,赝品也极少。因为仿制实在是太难了,要造假缂丝作品,成本和难度比任何工艺品都要大得多。仅一方巾大小的上等作品,就包含了上千种渐进色,需高级技师耗费数月的时间方可完工。

这件明明是精品,也不知道哪个大师到底工作了几年才仿制成功?可是看这手艺,还需要去仿别人的吗?

吴迪首先肯定这是一件精品,然后开始纠结于它的年代,《梅竹寒雀图》是清宫重宝,那么敢仿它的一定不是清朝人,也就是说,刚才他的判断有误。那么是民国?倒是有可能,晚清和民国的精品本身就不好断代。不过这幅作品仿的也有问题,似乎少了嘉庆等人的玺印,可作者为什么要留下这些破绽呢?

吴迪继续试图在作品上找出破绽,奈何这件作品组织紧密,丝缕匀称,层次分明,制作工巧,生意浑成,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巧夺天工,精湛绝伦,又哪里有破绽让他来发现?

老板看到吴迪在缂丝面前发呆,笑着凑了过来,

“自从这件作品挂上之后,你是第十七个有这种表情的人。”

最新小说: 从踏出女子疗养院开始无敌 京婚不熟 天棺秘藏 女儿火化时,渣总在为白月光放烟花 有了暴君读心术,我在宫里杀疯了 只差两岁,不许叫我二叔 公主带娃回归,清冷权臣火葬场 娇软美人勾缠利用,王爷占她上瘾 高武:老婆修炼我变强,遇事全让老婆扛 十凶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