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书法的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他主张“书画同源”,即以书入画,其驰名古今画坛的名诗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对后世画坛影响巨大,此图即体现了这一理论,用书法的“飞白”写出石及枯树干,章法简洁,笔法苍健洒脱,透出力度。竹以流畅的笔调,以“个”字或“介”字,一笔一笔撇捺,既有力又含蓄,富笔墨情趣,体现了文人画家的风雅韵致。
吴迪这幅画看的时间最长,从他始终紧蹙的眉头来看,显然是遇到了不小的难题。反观一旁的郑竹雅,却显得比较轻松,这画都是她家的,从小不知看过多少遍了,刚才蹙眉,是因为一直对那幅作品有疑问,这一刻轻松,想必是早有定论,而且信心满满的缘故。
看完这一幅,吴迪喝了口茶水,顺便看了一下时间,竟然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
老郑眼巴巴的等他将茶杯放下,问道:
“小五,如何?”
“这……还是等我全部看完再一起说吧。”
接下来吴迪明显加快了节奏,剩下的五幅卷轴里还有两幅竹图,其中一幅竟是八大山人朱耷的《瘦竹图》!这幅画吴迪看了足足有半个小时,仅次于赵孟頫那幅。另外一幅是近代任伯年的作品,在吴迪看来,即便是真,也是他早期的练习之作,收藏价值和其他九幅作品不可同曰而语。
十幅卷轴看完,已经到了晚饭时间。卷好最后一幅作品,吴迪并没有说话,反而坐在沙发上闭目沉思片刻之后,在郑、温三人期盼而奇怪的眼神中将所有十幅卷轴依次打开又浏览了一遍,方才说道:
“可以了。”
温亚儒笑道:
“你小子,待会儿要是说不出个名堂,我可不依你!看看,大家陪着你枯坐了四个小时,你是不是应该有所交代啊?”
老郑不满的看了他一眼,笑道:
“小五,别听老温胡说,这鉴赏藏品,当然要慎之又慎。我们这是欣赏,如果真帮别人鉴定,一幅画看几天都是正常!呵呵,小五,看完了,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