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依赖石油,因此德国必须要在战争爆发前至少储备2000万吨原油——可以至少维持2年战争的消耗。
如此之大的战略石油储备规模,不仅需要大量的储备设施,而且也不可能在战争爆发前的几年内储备完成——等到元首上台,英美法苏都会提高警惕,当然不会敞开了卖石油给德国了!因此,储备石油只能从20年代开始,而且要细水长流,每年储备个一二百万吨,等到二战开始前也就准备得差不多了。
除了储备石油,煤变油的研究和投资也已经秘密提出来了。赫斯曼希望在1939年前,德国能够形成年产500万吨的合成燃油能力。这当然也涉及到了巨额的投资——不仅要投资合成燃料工厂,而且还需要投资煤矿。在必要的时候,甚至要去奥地利和捷克投资煤矿。
另外,有色金属的储备工作也要从20年代开始。和石油一样,有色金属资源也是德国在二战中的一个短板。几乎所有的有色金属德国统统缺乏,而没有这些有色金属,德国的军事工业在战时就要遇到大麻烦。
而储备有色金属还不仅是花钱购买的问题,有时候还需要到国外去找矿。在赫斯曼的记忆中,奥地利有欧洲最大的钨矿,捷克有比较丰富的锰、石墨和铀矿——捷克的铀矿早就被发现并且开采了,不过不是用来制造核武器,而是当成瓷器的着色剂使用。赫斯曼准备找个机会收购那里的铀矿,然后将每年生产出来的铀矿石都储备起来。另外,比属刚果也拥有丰富的铀矿资源,据赫斯曼所知,那里的沥青铀矿在1921年起就被人开采利用了。比属刚果的铀矿,也是必须要想办法弄到手的……
等到奥托.哈恩和丽泽.迈特纳发现了核裂变现象,这些东西可就有大用了。
所以,在未来的几年里。工业促进委员会需要拿出大量的资金进行投资,手头绝对不算宽裕,只能把有限的资金投给最需要的部门。
“1939年?为什么?”总参政治处的处长办公室里,库尔特.冯.施莱彻尔上校,翻看着赫斯曼刚刚拟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