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目前我们只能用德国的零部件组装汽车和飞机,国产化的进度比预计的要慢……”
娜塔莉和赫斯曼说起了正事儿。苏德合作在过去几年德国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一直都是德国经济唯一可靠的动力。
在超级通货膨胀中可以保持增长的公司,如克虏伯、奔驰、莱茵金属、容克斯、巴斯夫、拜耳化学、西门子、FK-BF、BMW和M.A.N等等,几乎都受益于和苏联的合作——历史上其实也是这样!
比如著名的克虏伯公司就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帮助他们建设了年产三十万发炮弹的图拉、列宁格勒和施吕塞耳炮弹工厂。
而容克斯公司和FK-BF联合公司还有BMW公司则联合参加了代号为“R计划”的苏德合作项目,向苏联输出了飞机总装技术和生产线。通过CKD的方式,帮助苏联生产至少三款“最先进”的军用飞机。还通过易货贸易向苏联出口了大量的军用、民用飞机。
而巴斯夫和拜耳化学,则向苏联输出了毒气工厂和炼油厂。西门子公司,则承建了不少燃油和燃煤发电厂——苏联的煤炭产量一直上不去,但是石油一直很多,所以就建设了很多重油发电厂,因此苏联的工业对巴库和格罗兹尼大油田非常依赖。
可是在涉及到关键技术的转移问题上,进度就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了。
————
求收藏,求推荐<!--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