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加紧设计具有良好气动外形的装备液冷发动机的新式战斗机。
不过在这些英法的新式战斗机量产之前,欧洲的天空还是D.31的天下!
这也是凯塞林航空兵上将的底气所在。
除了D.31之外,亨舍尔公司的Hs-123系列的攻击机和容克公司的容克公司最新出品的Ju.78系列的中型快速轰炸机,都是同类型飞机中的佼佼者。
而且德国空军目前拥有的不仅是装备技术上的领先,在装备数量上同样具有较大的优势。
因为德国的经济最先复苏,而且从1932年开始就一路高速增长,德国政府也就有了较强大的财力去推动“10万飞行员计划”和“5000军机计划”。前者是一个飞行员训练计划,要求在和平时期就大量进行飞行员训练,争取在1939年前使德国拥有飞行员执照的人数达到10万!
而后者则要求德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在1939年前将机队数量扩充至5000架。根据计划,到1936年春,德国空军应该拥有3000架左右的军用飞机,在数量上将仅次于苏联稳居世界第二。
当然,德国的军事力量也不是没有短板。德国的海军实力不足,不仅水面舰艇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连潜艇部队的准备也非常不足——在施莱彻尔和赫斯曼的计划中,战争将在1939年6月以后爆发,而不是在1936年初就开始。
而且根据计划,在战争的初始阶段,也就是1939年到1941年间,德国海军的作战任务仅仅是破坏通商。因此海军的扩军计划将以1939年为界,分成了前后两个阶段。1939年前,海军以积累水平舰体技术(设计、建造和运用)、发展岸基航空兵和舰载航空兵、发展潜艇部队为主。在1939年后,才会大规模建造大型水面舰艇。
这份代号为“Z”的海军扩军秘密计划是雷德尔海军上将提出的,代表的是德国海军的集体利益,赫斯曼自然只能顺应。
所以总参谋部给出的修改意见,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