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图卜鲁克防线的正面有宽阔的雷场,我们在那里布下了超过15万枚地雷,其中一半是反坦克地雷!”
在亚历山大的中东英军司令部内,刚刚从图卜鲁克前线返回的阿兰.坎宁安正信心十足的对韦维尔上将说。
“雷场后面是南非第1师和印度第5师的防线,在古比井、骑士桥、比尔哈基姆和比尔艾哈玛特这四个重要据点,还部署了印度第10师的4个团。新西兰第1师固守在图卜鲁克城内。
另外,由第1装甲师、第2装甲师、印度第3摩托化旅、波兰独立旅和第1自由法国旅组成的装甲集群则沿卡普佐小径展开。如果德意军队从比尔哈基姆据点以南迂回,装甲集群就会出动和他们决战。”
阿兰.坎宁安打仗的思路其实和40年时的法国陆军差不多,正面守住,同时用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对抗迂回的德军。而被坎宁安当作王牌的则是第1装甲师和第2装甲师(只有1个坦克旅)。
其中的第1装甲师是英国最老牌的装甲师,始建于1934年。不过这个师在西线战役中已经被德国人歼灭过一次了,当时的对手是隆美尔指挥的德国第7装甲师(这次又遇上隆美尔了)。所以现在这个英国第1装甲师是重建后的部队,编制也没有之前那么重了。装甲旅的数量从3个减少到了1个(第2装甲旅),另外还配属了一个机械化步兵旅(第1机械化步兵旅),另外还配属有反坦克炮团、装甲车团、高炮团和两个炮兵团,以及工兵部队、医疗部队等零碎。全师拥有的坦克就是200台左右,一半是玛蒂尔达2型,另一半则是十字军巡洋坦克。
而英军的第2装甲师在西线战役时则留守英国本土,因此没有遭遇过打击。不过在西线战役后它的编制也跟着一起缩减,装甲旅也减少到了一个,就是这次开到北非来的第1装甲旅(第2装甲师的机械化步兵旅没来),装备坦克的情况也和第2装甲旅一样,都是200台左右,一半玛蒂尔达2型,一半十字军巡洋坦克。
此外,图卜鲁克前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