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炮发射和炮弹爆炸的声音会暴露炮群的位置!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的炮兵就开始用声测方式寻找对手。而在间战期间这种炮兵侦察手段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发明了许多声测器材,总结出了更多的布阵方式(声测哨布阵)和数学公式,可以更快更准确的发现敌方炮群的位置。
对索尔仁尼琴少尉而言,不断在他耳边轰鸣的炮声还意味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活着!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声测侦察大概是最安全的工作了。因为声测是一种被动侦测方式,不需要到第一线去用眼睛观察(这是炮兵观察员的活儿,他们是最危险的人),而是呆在战线后方的声测站里面,通过听音和计算发现敌方炮群的大概位置,因此他们几乎不可能被敌人发现。
另外,声测兵是炮群必不可少的耳朵(如果没有了他们,敌人的炮群就不怕炮反击了,可以肆无忌惮的开火),又是专业程度极高的工作,所以没有任何一个指挥官会要求声测兵去和突破的敌人作战。
所以当己方防线被敌人突破的时候,声测兵也可以大明大方的跑路,不用担心政委的子弹。
正是因为没有随身送掉性命的危险,索尔仁尼琴才有多余的心思去观察和思考眼前的这场战争,后来他还用致命的纸和笔记录了他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
他现在已经察觉到波兰人民原来的生活并不是在水深火热中的,至少波兰的农民生活的非常安逸。在被GC主义的大炮摧毁前,他们的房子都修得不错,几乎家家都有马,土地也比较平均,传说中的波兰农奴根本不存在,也没有背负沉重地租艰难生活的贫农——听那些被解放的波兰人说,在波兰是没有人需要这样悲惨的活着,因为波兰王国是欧共体国家,还是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所以对波兰人而言,去德国、法国和比利时打工的大门是敞开的。好像也没有柏林户口、巴黎户口之类的限制……
至于华沙进步的工人阶级……如果这种人真的存在的话,估计等到红军解放华沙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