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摆了一个以驱巡大队、雷击大队、潜艇大队、岸基航空兵和岸炮部队(现在欧共体海军有独立的潜艇司令部,所有负责破交的潜艇都归其直辖,但是主要任务是反舰和侦察的潜艇则组成潜艇大队,由各司令部舰队管辖)为主力的第5舰队。
因此德国要在南美洲和加勒比海有大动作,就必须为欧洲联合舰队的主力(第1舰队、第2舰队)找一个大型母港。位于亚马逊河口地区的托坎廷斯河入海口的贝伦港,大概就是唯一合适的港口了。
贝伦港虽然不在亚马逊河的入海口,但是一直以来都是亚马逊河流域的海上贸易中转港,亚马逊流域的农产品都通过这个港口输往世界各地。因此贝伦港的港口设施比较良好,港口内码头的总长超过1500米,拥有9个杂货码头、1个谷物码头和1个油船码头。港口的最大水深有9.2米,足够停泊大型水面舰艇。
另外,贝伦港是个内河港口,港口外是非常宽阔的托坎廷斯河入海口(有几十公里宽),相当于一个大海湾,足够“吞下”整个欧洲联合舰队。同时,只要在大河入海口布置几十公里的防潜网,再以驱潜艇和水上飞机仔细巡逻,就可以避免被美国潜艇偷袭。
而且,贝伦港和加勒比海间的距离也刚刚好,在1000海里左右。对于美国人的B-17和B-24而言,距离足够遥远。而对一支以20节航速前进的舰队而言,即使考虑到反潜航线,70-80个小时也能抵达前线。
所以拿下贝伦就是由加勒比海进攻美国本土的第一步——即使不能走到最后,拿下贝伦的战略意义也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部在确信日美将在夏威夷群岛展开一场殊死决战之后,就立即制定了旨在夺取贝伦港并且控制亚马逊河入海口地区的“亚马逊女王行动”方案。
“好的,”赫尔穆特.海耶上将接过电报看了看,然后命令道,“给10-4重巡洋舰大队和10-9两栖突击大队下令,登陆行动现在开始。同时,舰载机准备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