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第一日不落帝国 > 第143章 马上民族的汉化代表

第143章 马上民族的汉化代表(1 / 5)

辽国人主要是契丹人女真人渤海人和汉人粟特人回鹘人等.辽国文化是以汉文化为骨架,契丹等游牧民族文化为辅助建立起来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机构设置,百姓教育民间传统信仰等基本上是从中原汉地传播过去的.有辽一代,契丹人汉化很深,在辽国灭亡前,只有150多年时间,契丹人已经基本上说汉语,用汉字,自视为中原正统后代.以中国汉文化的继承者自居,甚至还鄙视南宋的文化为男蛮.在契丹灭亡后,一部分人西迁到中亚.又在当地殖民建立西辽.存在了100多年,发扬汉文化,威震中亚.从伊斯兰教对西辽的记载来看,西辽是个以契丹人汉人为主的汉语国家,跟内地封建统治者一样,文化典籍,心理认同跟汉人一样.他们也自称是中华.以华夏自居.

大师兄去了东海上钓鱼(捕鲸的产业被师弟们视为像充满鱼腥味的旁门左道),234三个师弟在辽国境内(金国还算是辽国的[***]武装,没有得到辽国的平等承认和国际认同)也开展着艰苦的创业,幸好辽国的汉化程度高,没有什么语言障碍。三个见过世面的人才不约而同的采用了建立贸易栈的形式打开局面,拳头产品自然是精挑细选的针对游牧民族的神器三件套了——茶砖、烈酒、食盐了。这三件套用来换取游牧民族的马匹、羊毛、药材、皮草、金银矿砂、奶制品无往不利。

辽国的地盘上没有那个傻瓜会得罪能大量提供这三种货物的外商,这三种物资都是大宋帝国对北方诸国禁运的战略物资,有限的几个榷场每年换到的货物也仅仅只能供应贵族和边境地区的富裕酋长。虽然富庶的南京道可以提供一些粮食和渤海海盐,但是远远无法和能够突破大宋帝国封锁将这些紧俏物资走私进来的大神相比。

为什么要派三个高材生到辽国这种鸟不拉屎的落后地区来。原因很简单,辽国虽然落后,但是用现代的官话来讲,中辽友谊源远流长,两国是世界级别的大国,是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和东方世界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决定姓力量,是维护东亚地区稳定的定海神针,是世界

最新小说: 穿越大唐当股东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归藏 九州立志传 嫡女重归 江边的月亮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万历小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