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就忘记到九霄云外去了。
倭国的战事在继续,等到了十月初,明军已经推进到了仙台。之所以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推进到了这里,其实并不是明军多么能征善战。更多的功劳,其实还是粮食。
各地大名手下,越来越多的军卒,百姓逃亡,纷纷投靠明军。以至于到了后来,为了得到明军的赏赐,为了投靠明军之后能过得更好。大明敌对势力的那些底层人物往往造反,扭送他们的大名等头目前来投靠大明。
因此,到了后来,基本上是大明军队不再主动攻城略地,为是作为一支战略性威慑力量。对付倭人,基本是还是用倭人。投靠大明的百姓,则可以用赈灾劳作的形式活下去。而俘虏的那些,如大名一般的头目,就用崇祯皇帝首创的方法,公审后交给愤怒地倭人亲手杀掉;而其他军卒,则押去石见银山挖银矿,还有挖硫磺矿等资源。
仙台这个地方,是效忠于德川幕府的。这里的大名,是伊达政宗,经历过战国,臣服于德川家康,因此被封在仙台,是为第一代大名。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就是在崇祯九年病死。临死之前,当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光都亲临床前守候。不过在这个位面,因为我国的内乱,操心地多,特别是豪格突袭江户,把德川家光的首级做成了夜壶,还把天皇给上了,这些事情,都很是打击了伊达政宗,比原本历史上提早了几个月,明军还没到达时,就一命呜呼了。
伊达政宗的儿子伊达忠宗临危受命,成为仙台第二代大名。在原本历史上,这个被评为“守成的名君”的伊达忠宗,面对乱局,根本无从着力。
据说豪格带着天皇一路北逃,和伊达忠宗打了一仗之后,两方人马都是损失惨重。而后,豪格继续北逃,而伊达忠宗却被他的手下百姓造反,打开大门迎明军,几乎就是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仙台地区。
再往北去,就是奥羽山脉,道路难走,而且北面没什么重要的城镇,加上再往北,天气已经冷了,他就下令明军停止前进。至于那些想要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