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们并非没有动静,只是当第二枚喷火型加农炮炮弹落下时,炸穿了它们母后坚实的背甲。
它们的母后是一只长期埋于地下,体型有一座火山岛大小的巨型酸蚀箭虫虫后,在背甲受到攻击后便停止了进攻指令,转而指挥虫群优先修补它受伤的背部,所以虫群们才暂时停止了对莱蒙托舰长一行人的攻势。
箭虫们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们的肉身铺在了母后背上巨大的窟窿处,后来居上的酸蚀虫分泌大量酸液吐下,溶蚀了位于下面的箭虫的躯体,虫体们在酸液作用下融化黏着一起,巨大的裂隙在极短的时间里便被填满补平。很快,虫后的背甲被修复得完好如初,重新呈现为黢黑透亮得壳面。
也是这个原因,年轻的舰长跌落后怎么也找不到上方的光亮。
这只泰坦级别的酸蚀虫后,是在这颗星球陆地生态趋于稳定后,从数以亿计的酸蚀虫群生命中个体发育而来,在酸蚀箭虫个体的生命周期中,从孵化出生到自然死亡,体型不断增大。酸蚀箭虫种族中,虫龄越大的酸蚀虫智慧越高,在族群中的地位越高。普通成年酸蚀箭虫的体型约为.米,与半个人造人战斗员体型相仿,在虫群中担任作战任务,属于指挥层级中的最低级。一只酸蚀箭虫从孵化到成年,仅需约个行星日。
族群中更年长的拥有指挥权限的酸蚀箭虫则逐步变异退化了虫体机能,转而优先发育虫体的脑部,它们有着比成年酸蚀虫更大的脑部,更大更突出的生物酶散布腔以及更为瘦弱的肢体,这类酸蚀箭虫被称为指挥虫。指挥虫的体型更大,约米高,一般由一众成虫抬着移动。更大的体型也不允许它们像普通成虫一样掘土作战,它们更擅长进入战斗区域深层地表下。于坑道中,将进攻指令通过生物酶信号的方式散播给浅表虫群,同时接收来自各个箭虫个体返回的生物酶信号,把握战事整体态势。
先前发动的突袭与后方火炮阵地的奇袭,便是两只指挥虫的杰作。
虫后是整个虫群的首脑存在,一般由超龄指挥虫蜕变而来,虫后的体型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