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共享单车”模式虽然简单,但投入太大,跟风者寥寥。
投入少,没什么用。
投入大,下不了决心。
超人,可不是一般的创业公司。
市值高达千亿;
经历过残酷的烧钱大战;
受到资本市场热捧;
创世人的眼光格局,为年轻一辈的翘楚……
更不要说,小黄车还在源源不断投入市场,不断挤压潜在对手的生存空间。
即使70%的中国人会骑自行车,2000万辆的规模也足够了。
截止4月1日,超人小黄车宣布日订单突破3200万,营收突破1.1亿元。
如果只看这个数据,“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算不上太惊艳。
但是,看一看小黄车对于超人业务整体拉动,即使亏钱也值了。
小黄车上线两周,超人app新增会员3000万,200万VIP会员,带来流动资金60亿(付给厂家40亿尾款),营收更是突破历史记录。
3月份,超人出行营收5亿,超人外卖营收4亿,超人会员营收4亿,共计13亿。
全年营收有望突破百亿。
按照三十倍的市盈率计算,年底估值能超过500亿美元。
各路风投机构,如过江之鲫,纷纷上门,托关系,找人脉,力求上车。
传统企业的市盈率不过是2-5倍,互联网企业却有20-50倍的差距。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后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突破一定的界限后,服务一千万用户和一个亿用户,成本上没有太大变化。
一片纷纷扰扰中,关煌来到了北京。
出了机场之后,他亲自试骑了小黄车,感觉还不错。
虽然是有很多需要改进地方,但是,比起前世来说,好的不止一点半点。
“共享单车”三大致命缺陷:硬件成本烧钱、运营成本过高、价格战下微薄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