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又是哪里。
一位年轻的男子在公车上匍匐爬行,车上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
最先下车的人里是阿帕基,第二下车的是纳兰迦,以及第三个专门买了站票专门又坐了一趟这辆车的,布加拉提。
就像是专门前来观看迪亚波罗的惨状一般,第一,第二,第三...
不,那只是迪亚波罗他自己,仅仅个人的想法吧。
那些人看见的,是超越了时间的界限,仅仅妄图在那辆车上离开的可怜骚气男子——
但是,所有人却都乐在其中吧...
越是罪大恶极之人,人们便越是乐见他们的死状,但JJ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公车对面当街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酒店,店里面预备着阿帕茶,可以随时温茶;秧歌的人,傍午傍晚卖了货,每每花上几万里拉,讨一杯阿帕茶喝——这都是二十年前的事,现在每杯要涨到十万——靠店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若肯多花一万,便可以买一叠典明粥,或是ro牌的樱桃口嚼酒,如果可以出到几百万,那就能讨一根虫箭,但这些顾客,多是老秧歌了,大抵都不愿再来一杯阿帕茶。只有品如衣的,才踱进酒店旁边的隔间,要茶要粥,慢慢的坐喝。
我从小时候起,就在车站前的店里当了伙计,掌柜说,甜甜圈太多,怕进不了‘男人的领域’,就在外边吃冰淇淋吧,外面的秧歌,虽然不容易说话,但偶尔唠叨说两句就流眼泪的也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见着阿帕茶从茶壶里面倒出,看过水壶里有尿没有,直到放入“壮烈成仁”之中陈酿,这才放心;在这严密监督之下,掺水也很困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的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秧歌情面大,没办法让我‘小脚’穿小鞋,便专门看管‘白色相簿’负责冷货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就整天的站在柜台里像一个沙滩男孩一样无聊,专管着我的职务。虽然过着‘忧郁蓝调’的生活,总归是没有什么失职。掌柜是一副凶面孔,秧歌也没有什么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