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就是两极对峙,间有缓冲!
两极分别是大明帝国和罗马帝国,而缓冲则是要死不活的奥斯曼帝国和乱成一团的印度。
18世纪的大明帝国忙着搞工业革命,忙着做混同夷夏的大梦。而万里之外的欧洲,也发生了工业革命,也有人在做梦......不过欧洲的工业革命并不是从罗马帝国开始的,而是从英格兰共和国和尼德兰共和国开始的——这两个国家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在这个被朱慈烺改变了的历史中,它们的优势依然存在,甚至比原来更大!
在这个时空中,英国的王政并没有复辟,而是变成了一个信仰清教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清教,就是不舍得吃,不舍得穿,起早贪黑搞生产,为上帝和自己多赚钱的教!简直是为工业化量身定做的教派!
而且英国又拿到了“罗马盟友”和“中立国”的身份,可以进入罗马大市场,还可以从事自由贸易——这样的优惠当然不是无代价的,英国必须每年向罗马帝国交钱。但是相比那点保护费,英格兰共和国的收益还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英国的工业化比大明帝国起步跟早一些,虽然在规模上没有办法和后者相比,但是发展的质量还是很不错的。
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命运也比历史上要好,因为这个时空没有发生惨烈的法荷大战,尼德兰低地的大片土地也没有被海水淹没。而且由于早早的就投靠了路易十四,使得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商品可以在罗马帝国境内畅销无阻,待遇比英国商品更为优厚。
当然了,尼德兰联省共和国本土的资源比不上英国,没有多少煤炭和铁矿。所以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工业化从开始的时候,就有较强的溢出效应。而资源丰富的罗马帝国的莱茵兰行省和阿尔萨斯-洛林-卢森堡行省(这个行省最初是法兰西行省的一部分),因为吸收了大量的尼德兰资本和技术,在18世纪下半叶,也跨入了工业化的门槛。
在莱茵兰行省和阿尔萨斯-洛林-卢森堡行省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