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辉听后却摇摇头说道:“圣上可记得臣早期的一篇《论三国人才》?诸葛虽是天下奇才,但为人君者不可过于依赖一个人来治国平天下,尽管这个人也许真的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个人便会有缺点,世上本无完人,就连孔圣人也莫不过如此,更何况是他人?!集思广益、择优而录,这才是明君所为!”
见王静辉提及几年前的事情来,赵顼心中也是充满了向往之情,那个时候他可是瞒住自己的身份和驸马交往,那段时间是他最快乐的时光,也是在那个时候,由于自己和蜀国公主胆大妄为,才成全了驸马和公主的一段姻缘,现在想来不禁让他嘴边露出了一丝笑容。
赵顼说道:“改之善言!朕虚心受教了!”
“臣不敢当,这不过是臣心中一些不吐不快之言,就算这句话应在臣的身上,臣也断无怨言。太祖太宗皇帝早有圣训:天下唯有道理最大!”
王静辉这句话也不是信口开河,他来到这个时代后也曾借着自己宝文阁学士的名头,在宫禁中大量阅读以前宋朝历代皇帝的手札和记事,他说的“道理最大”也是有典故的:一次,宋太祖问赵普:“天下何物最大?”赵普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对答道:“道理最大。”对于不是皇上最大而是道理最大这个说法。宋太祖“屡称善”。道理和皇权哪个最大。王静辉不是三岁小儿,心中自然知道“拳头最大”地真理。不过面对皇权必须需要节制,这个时代百姓驽钝,连民主地概念都没有,只有从那虚无缥缈之中来寻求制约皇权的依据了。况且宋朝皇帝都是以孝道出名地,赵顼的老子在历史上就搞出了“濮议”这一出戏来实现自己的孝道,对于皇帝来说,最好制约他们的武器便是太祖太宗皇帝地语录了,在这方面王静辉可没有少下功夫,现在自然是捻之即来。
赵顼看到王静辉那一本正经的样子,便笑道:“好!好!天下唯道理最大!朕受教了!改之真是个妙臣!”
赵顼和王静辉年龄相仿,他们在刚刚认识的时候,赵顼可没有少受王静辉的白眼,甚至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