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过屯田地经验,王静辉一看两人的样子便心领神会的说道:“大宋立朝以来,历代大臣都没有放弃过屯田殖边地想法。最主要的两个方向便是河北诸路和西北的秦凤、永兴,这两个方向正是大宋强敌辽国和西夏的方向,朝廷原本是想靠屯田来满足边关战事所需要地粮草供应,就地取食。免去长途后勤供应之苦。以往屯田的时候,当地负责此事的官员无非就是简单的给厢军分配土地、种子和工具了事,但为什么最后会导致失败?关键的便是屯田土地地所有权不在厢军手里,等土地真正被开发成熟地的时候,此时朝廷便要跳出来。官夺屯田之事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前还是英宗赵曙当政的时候,就曾经多次询问王静辉有关裁减厢军的问题,王静辉知道自己实行的那些政策对于几十万的厢军而言还是杯水车薪,最见效地便是屯田。为此他也参阅了不少历代屯田的札子,发现这个屯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失败者比比皆是,成功的可谓是凤毛麟角。
对此王静辉也是十分疑惑。记得以前看三国的时候,曹操不就是靠屯田发家致富的吗?怎么在和平年代还这么费劲?!经过细致的研究才发现屯田得到士兵是没有土地所有权的,往往都是官夺屯田的时间屡屡发生,国家把这些屯田夺回来后,又不能妥善处理,最后还是荒废掉了事,要知道那些屯田的所在地都是兵战凶危的地方,普通老百姓就是看到那里的地价便宜,谁敢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耕种?!
王安石所问的问题正是屯田能否成功的关键,皇帝赵顼接到这个札子的时候也对土地所有权归厢军所有产生过疑问,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更何况为此要去说服中书的几位相公实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宋朝国家每年流向土地市场的土地份额是非常庞大的,这也是一笔额外的收入,如王静辉在楚州兴修水利所产生的淤田交给厢军开垦后,形成熟地那便是一等一的良田,在加上楚州那里缺少棉花、油菜籽等经济作物,市场价格极高。
不过皇帝赵顼最终还是被王静辉说服了,不过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