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华英书院毕业后,全部都要由王静辉给他们找饭碗,这使得他支配这些学科的资源更加得心应手。在王静辉对西夏盐池有所打算的时候,便已经开始谋划派出精锐的地质人员组成一个考察团赶赴西夏,那里有他的学生在主持大局,想要做些什么也非常方便,诸如提供后勤保障和提供专门的精锐军队加以护送,这对于无心他们更是小菜一碟。正是因为如此,王静辉才在这拍卖矿山上占据了先手──矿山的评价资料都是由他来提供的,对于那些已经被党项人开发过的成熟矿山他没有办法,但对于那些“空头”矿产,到底有多少料,心中还是非常有数的。
李管事对于王静辉投资开发西夏矿产的做法感到非常吃惊,毕竟在半年前西夏战争刚刚进行的时候,王静辉旗下的产业都是几乎无偿为大宋军队服务,在开发盐池上也没有插手,只是为了稳定同盟商人心理才认购了数个盐池,怎么现在突然加大投入购买矿山经营权呢?李管事并不知道,王静辉心中有着太多的计划,这些计划都是需要花钱的,他地资产虽然多。但除了少部分诸如玻璃产业是敛财所用之外,大多数资产都是属于那种见效非常慢,甚至是注定赔本的买卖。就是以前曾经是王静辉一大财源的印刷业也是出于普及知识的需要而紧紧压缩利润空间,逼迫大宋的印刷业想办法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书籍的价格,使得读书人从中受益匪浅。不过这种举动倒是使得大宋地书商们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尤其是高丽、南洋、倭国和辽国,那里的书籍价格是非常高昂的,那里的利润空间是小王驸马管不到的地方,以至于大宋印刷业对国内是超低利润运行,获利的大头都在海外市场。
王静辉需要金钱,有时候他甚至想到了后世外国作家塞万提斯笔下向风车挑战的唐基哥德,妄想以一人之力来改变整个国家的面貌,他明明知道这是错误的想法,但此时他能够停下来么?!尽管他还很年轻。但想要成就一个伟大帝国的想法促使着他不断咬牙前进──因为在宋朝历史上除去前两任地太祖太宗皇帝之外,唯一具有强烈进取心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