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数字是死的,真正的火炮发射才会更加直观地体现这种兵器的威力——它可能是这个时代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热兵器!
靶场中央前摆放着一门用于试射的火炮,在它的后面还有四门一模一样的样炮,而靶标却设立了两个——一个是两百丈远,另外一个则放置在砗百丈远的地方,比较近的靶标建得比较小,是一座仿制城门;而另外远处的靶标则分布比较大,是几十根木桩散乱排列,上面拴着羊。前者是检验火炮的攻城威力,而后者则是模仿对骑兵或者是步兵的杀伤力。
王静辉和郭逵对视一眼后都点点头——这样的靶标设置不仅仅是为了检验火炮的攻坚和杀伤有生力量,也是考虑到火炮发射精度的问题——沈括的汇报材料中对火炮的射程朝廷了详细的说明,这些都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的,火炮上设有刻度和准星,两百丈是最佳准确射击距离,而四百丈则是交火炮发射仰角提高后的最远距离,产人对武器性能的保密程度非常高,在射程上更是保守。《武经总要》中所记述的武器射程基本上都被打了六折。这也是防止敌国探子获得这些武器准确资料所致,虽然效果有限,但在初期的时候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宋辽大战的时候,契丹大将萧达榄阵亡原因有很大程度上是对宋军的床子弩性能不了解,结果直接被射杀致死。现在所朝廷试射的火炮精确打击和最远射程当然远远不止两百丈和四百丈。不过为了得到朝廷各位大佬的,在确保打击精确度的基础上也是尽量向极限靠近。要不然打出的空靶太多反而会弄巧成拙,当然最远射程再向前提高五十丈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不过即便是两百丈远的距离也是远远超过现今宋军武器库中射程最远的迫击炮射程近三十丈远,更不要说是最远射程了,光是瞧这个射程也足以使像郭逵这样真正的军人动心。
一门火炮的操作人员标准是四人,因为试验的缘故还要加上两个火炮研究技术人员,所有参观试射的人都接到了一件小礼物——棉花耳塞,所有的人在拿到耳塞后都相互笑着看了看,不过他们还是非常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