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尽管朝中有新党和旧党之分,但王静辉一系的标记也开始慢慢在朝堂上显山露水起来,抛去郭逵封人之外,想沈括和苏颂还有户部侍郎薛向之,这些人的身上明显打着“驸马”的印记。
相信以后朝中打着“驸马系”的人会越来越多,现在也不过只是一个开端而已,因为大宋最大的华英书院和西湖书院都是王静辉的私产,这两所书院一南一北几乎成为两个大宋学术中心,凭借着令人艳羡的师资力量,天下英才无不向往,这使得两所书院在三年一度的“论才大典”上出尽风头。可以想象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遥远的将来,这些毕业于两大书院的学生在朝廷谋取了高位后,由于共同的出身难免会形成一个庞大是势力,这是现在新党和旧党都力所不及的!
王静辉在关注着宋辽双方争霸的同时,也不能不对自己以后的归宿想好退路。他当初出巨资办学的最重要目的便是把自己的思想传给更多的人,让这个时代的人的思想更加活跃,眼光更加长远,相对于宋辽争霸,他更加看重以后大宋的走向——他毕竟不是长生不死之人。尽管自己的身体健康可以预见自己活的时间会比普通人更久一些,“立百世基业”这样狂妄的想法他是没有的,但是能够以自己的力量为这个民族多做一些事情,他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这两年因为自己亲传弟子的事情他已经慢慢感觉到自己将会是学生最大的障碍,尽管他的学生对自己没有任何怨言,但王静辉培养出这些优秀的人才吧是放在自己家中消遣的,而是要为大宋的繁荣昌盛做事情的。
让王静辉开始有退隐心情的还是因为欧阳修终于去世了。由于他的出现欧阳修比历史上多活上几年,但终究寿限已到不是人力可以挽回的。不过欧阳修最后这几年基本上成为大宋华英书院的一面旗帜,有这么一个人坐镇华英书院使得书院得以快速发展,此老在华英书院培养学生无数,依照王静辉的看法,欧阳修在政治上的成就远不如他在教育上的成就,看来自己成立华英书院并且把欧阳修请来这也是做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