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就是史万岁、恶来、罗士信三员大将,哪一个又是易于之辈,要想捋顺军中关系,形成一种新的平衡,孰非易事。
至于现任军务署长葛洪亮的感受,杜如晦倒是没有多想。他深知,君侯既然做此安排,就绝不会无的放矢,不需要他这个做臣子的来操心。
杜如晦倒是没想到,一来到领地,就如此有趣,他是不惧挑战的。
“请君侯放心,克明绝不负君侯所托!”杜如晦如是回答。
欧阳朔点点头,这才是杜如晦,行事果决,绝不拖泥带水。
接下来,两人就军务署的改制,又进行一番深入的沟通。
军务署之所以名不副实,除了“葛洪亮的能力有限”这个主观因素之外,军务署的机构设置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军务署下设四个司,分别是军情司、战备司、甲坊司和弓弩司。四个司当中,军情司负责军事情报,战备司、甲坊司以及弓弩司全部都是负责后勤。
四个司当中,竟然没有一个司,真正负责作战调度和指挥。难怪军中大将会以为,军务署是一个后勤部门。
欧阳朔正是要借调整军务署长的机会,调整军务署的架构。
杜如晦曾经执掌兵部,对跟兵部职责类似的军务署,自然是有发言权的,他的很多建议和看法,让欧阳朔眼前一亮,受益匪浅。
一上午,两人基本上已经敲定军务署新的架构。
**********
当天下午,欧阳朔就召集上将军白起以及军务署诸官员一起议事。
议事大殿,欧阳朔高居上首,杜如晦坐在右侧第一个位置。白起进来后,很自然地坐到左侧第一个位置。
接下来,就是葛洪亮以及四位司长。
见到杜如晦,葛洪亮心中一沉,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这段时间,随着白起的上任,葛洪亮的日子有些艰难,他几乎被白起架空,逐渐沦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军务署长。
这样的日子,对葛洪亮而言,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