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下卓越战功。
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与他关系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
狄青平生前后二十五战,以夜袭昆仑关最著名。生前备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死后,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追赠中书令,谥号“武襄”。
“军中之事,最是忌讳外行指挥内行。”禾佛环视一圈,道:“因此,我提议,自今日议事起,我等领主就隐居幕后,不再插手军务。军中之事,交由诸位将领便宜行事,诸位以为如何?”
“盟主说的不错,我同意!”
“同意!”
“好,那就这么定了。”禾佛拍板,接着说道:“既然如此,就得选出一位统帅,统领全军。统帅之令,就是我等之令,任何领地的将领,胆敢违抗军令者,皆交由统帅按军法处置,我等领主,不可为其求情。诸位以为如何?”
“善!”
“正当如此!”
诸位领主深知,盟军虽然强大,却也不是没有隐患。最大的隐患,就是军中士卒,来自数十个领地,如果没有军法约束,就是一盘散沙。
禾佛三言两语,就扫清此战联盟最大的两个隐患,当真了不起。就算是阮平,也不得不心服口服,没有跳出来搞事。
没有任何的意外,狄青被推举为全军统帅。
当着诸领主和将领的面,狄青获得指挥权。禾佛等人,当即退出营帐,将整场战役,交由狄青指挥。
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谋事必先仔细考虑成功的把握,选准制胜的机会然后再出击。倒是跟白起的作战风格,有些类似。
肇庆郡北部的布置,正是出自狄青之手。
狄青深知,一场大战,粮草最为关键。天霜县作为盟军的粮草中枢,务必派重兵坚守,不容有失。
领主们退下,狄青正式升帐议事。跟传言一样,狄青戴着青铜面具,披头散发,端坐首位,不怒自威。
盟军诸将,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