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样。
从这一点上来说,道家的这一主张还蛮高深的。
那郑经为啥还要推倒它?
原因很简单。
其一,过于含混不清。
不管是关于道的定义本身,还是自然法则,因受当时理解的局限性,都解释得含混不清,极难理解。
自然法则是什么?
按照后世科学的说法,所谓的天地,也就是宇宙,是由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
而无边无际的宇宙,所有物质成分都由三种粒子组成:电子,中微子和夸克,以及某些连科学都还未探知的暗物质等神秘存在。
而电子、中微子和夸克又组成了大家所熟悉的原子,并因此有了元素周期表。
原子再组成分子。
分子再组成天地万物。
而天地万物的运转,又遵循物理规律和化学规律。
这才是关于自然法则最为科学的解释。
连法则都没弄清楚,又凭什么去定义道?
定了也只能定得含混不清好吧!
其二,忽略了人本身。
人是什么?
人是天下万物中的一部分,但人与其它物和动物不同的是,就是拥有智慧,这也决定了人必定成为天地间的主宰。
既然人是天地间的主宰,那不管是顺应自然还是驾驭自然,目的都只是让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不是让人变为自然的附庸。
事实上,到了后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已成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分支。
也就是分开来定义和研究的。
郑经之所以要把天之道和人之道分开来定义的原因就在于此。
只是该怎么来跟顾倾城解释呢?
不解释!
这是郑经的决定。
因此他问道:“那倾城兄觉得这一说法合理吗?”
顾倾城楞了一下后又回道:“不太好说,最起码儒家之人是不太认同的,其它家似乎也不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