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按照我关于道的新定义,既然善与恶是相对的,标准是由人来定的,那就属于人之道的范畴。
“试问,人初生时,尚未经人之道的规范和约束,又哪来善恶之分?”
他的完整解释来了。
所有人一下就懵了。
大家原本以为,不管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亦或是杨雄的性善恶混论,别说是彻底推翻,想质疑一番都很难。
谁知,郑经也就只用了短短的几句话,竟然把三种不同论述都全给彻底推翻了。
有这么容易?
这逻辑对吗?
不知晓,或者还不太理解郑经关于道的新定义的那些人,比如说泗州那些士子,以及以卢勋为代表的官绅等,此时是一脸的狐疑。
但因为郑经的论述,涉及到了关于道的新定义,因此他们就算想质疑,也是无处下手的,因此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船上那些士子身上。
“顾公子,席公子,对于浪之的这番论述,你等可有不同意见?”
趁着郑经停顿的空隙,卢勋开始点名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假如有一丝可能,以他好辩的性格,对于这种颠覆性的观点,他十有八九会亲自上阵来质疑或反驳,可对于道的新定义,他还没理解透,在找不到切入点的情况下,他暂时把希望寄托在顾倾城与席希明等人身上。
可船上那些士子又怎么去质疑这一论述呢?
是啊,若是按照道的新定义,天之道,天下万物的运转规律,天生的,不可逆转,而人之道,人类社会的伦理法则,人定的,无数种可能。
一个是先天自带的,一个是后天规范的,这是道的新定义的基本逻辑。
而按照这一逻辑,善恶之论,确实是相对的,是由人后天来规范的,那就属于人之道的范畴无疑。
继续往下推。
那人之初,尚未开智,尚未接受人之道规范的教化,又哪来善恶之分?
这么一推下来,那不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