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来头可能非同一般,但谁也不清楚,他到底是什么来头。
有工匠问道:“老费,你知不知道,这郑公子到底有什么来头?”
毕竟是一个业务量并不多的书局,书局里的工匠其实并不算多,木匠房四人,印刷房四人,另外还有两个打杂的,而在整个印刷流程里,雕版又是最为重要的,因此费老头就是大家的头。
可费老头又哪里知道郑经是什么来头?
但他还是比其他人多知道一点。
因为郑经那份精装《三字经》的手稿,此时就在他手里,因此,面对大家的询问,他还是能说点不一样的东西。
“这郑公子的来头可了不得,别的先不说,这学问绝非常人能比。”
“怎么说?”
费老头拿出了那叠书稿,在大家眼前晃了晃说:“我雕了几十年的板,印了几十年的书,还从未见过如此了不起的书,连王爷那些书都比不上。”
费老头拿起了他唯一比其他人多知晓一点的那份书稿说起了事。
能在书局干活的工匠,有一点是必然的,那就是必须得识字,而像费老头这种复杂雕版的,不仅得识字,其学问甚至还超过普通的秀才,否则的话,一笔好字就很难练出来。
一开始,费老头对郑经交给他的那叠书稿并不太以为然,毕竟在书局干了那么多年,什么样的书都见过,水准高的,水准低的,通通都有,反正出书这种事,只要有钱就行。
他原本还以为,郑经作为书局的新主子,也属于自己掏钱往脸上增光的那种。
可等后来当郑经在调配新型油墨,他细细浏览了一下手稿之后,便发现了了不得。
天哪,这书……堪比圣人之言!
这是他当时的感受。
而现在,他说连德王爷的那些书都比不上,已经是收敛着在说了,因为他担心话一传出去,引起王爷的不快。
但他却把书稿递给了大家,让工匠们自己去看。
“难怪连王爷都说,郑公子在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