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吴佑安离开诊查区后,屋子里的观众们就开始叽叽喳喳的议论了起来。
观众并不知道第二次齐院不是假装的,两个医生的答案居然差别那么大,可以说是完全不挨边了。
但吴佑安问的时候,齐院也给出了一些阳性的体征和症状。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吴佑安对此全然不知,进入答题区就坐,他面前的桌上放着一张答题纸,题目本身并不复杂,和之前笔试的论述题目差不多。
1.患者目前考虑的诊断(请依主次及可能性由大到小排序):
2.诊断依据。
3.请安排进一步的化验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
4.假设你认为可能性最大的诊断成立,请给出后续治疗方案:
吴佑安略作思考,将刚刚问诊与查体获得的信息在脑海中捋了一遍,随后便开始写了起来。
胆囊结石伴胆道全或不全梗阻、慢性胆囊炎、胰头癌早期、黄疸型肝炎……
写完诊断之后,他又在诊断依据一题将自己最初发现的轻微黄疸,以及由此做出的推断,还有后续有针对性的问诊及查体帮助进一步缩小范围的思路做了一个简单总结。
化验检查:血常规,肝功能,上中腹部CT、肝胆胰脾彩超。
尽管可疑的诊断中不能排除“胰头癌”这种恶性肿瘤,自己却没有在化验中安排血肿瘤标记物的化验。
这是有意如此安排的,以现近医疗科技的水平,在血液中发现的肿瘤标记物只能提供一个早期预警。
说白了,就是给患者、医生提个醒。
其中有阳性指标,意思就是:你要小心恶性肿瘤啦~
也就是这点作用罢了。
再有就是给某些无法收集标本做病理的病人,提供一个侧面印证,仅供参考的指标。
肿瘤标记物的灵敏性和准确性都很一言难尽,阳性了未必就是癌症,阴性了也未必就没有癌症。
医生还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