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小冰河时期的高峰期,大量种植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只要将种植面积扩大数倍,朝廷应对灾情,应对外敌,就会好过许多。
李世民任户部尚书入内阁,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广土豆,玉米,红薯的种植。
户部可以最方便的调度各省这三种农作物的种子。
当然,这不容易,因为地方上许多官员你不打着他走,他是不会走,不会积极配合的。
张昊和武则天留在山西做地方官, 也是有这方面的考量。
玉米, 土豆, 红薯在明末各地有不同的叫法, 不过这次朱由检下旨时统一了说法。
不懂的,稍微解释下就明白了。
有人要问,既然玉米,土豆,红薯如此好,为什么百姓不自己种呢,那样就不会饿肚子了。
为什么?
因为在明末百姓拥有的土地并不多,而且不容易得到玉米,土豆,红薯的种子和种植方法。
明末,田地基本掌握在地主(包括皇室,国戚,勋贵,官员等等)手上。
地主田地多,不愁吃喝,他们才不愿意吃玉米,红薯,土豆这种粗粮!他们地多,而且是好地好田,种植小米,小麦,水稻等等主粮就够他们吃了,即使荒年也有一些收成,更何况还有存量呢。
所以,只要朝廷不强制推广玉米,土豆,红薯种植,靠地主们自己种,他们不会做。而普通百姓,你不给种子,不给种植方法,不让他们放心,他们也不会轻易种。
如此,就只能强制他们种植了。
“我们有粮食吃,不需要种粗粮吃,要种让那些农民去种,我们不种!”
政令刚下达,许多地主就不愿意了。
武则天负责此事,对这些地主说:“这是皇上的圣旨,全国都必须遵循,你们不种,那就把土地拿出来给愿意种的人,不种就是抗旨,你们想杀头吗?”
这话把大部分地主镇住,他们只能私下抵抗,找各种方法不种,或者少种。
也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