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想不明白蜀王为什么做无用之功。
利益严重衝突,调停一点作用都没有。
楚国和宋国之间的殖民地衝突,我们也进行过调停,完全是在做无用之功。
蜀王钱明义哪怕是一个书呆子,他有了前车之鑑,也不会继续这样做。
更何况蜀王钱明义绝不是书呆子,他能调动帝国内阁,管理一个庞大国家,没出现太大的错漏。
蜀王钱明义绝对是非常精明的一个人。
蜀国武力不强,但他偏安一隅,自保的能力还是具备。
蜀国再不行,也绝对不会出现让骑兵对抗战车的情况。"
首相洪贤分析道:"蜀王钱明义一改往日的低调,他准备入场调停。
蜀王还明知调停不可能成功。
臣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是蜀王钱明义想要增强自己的地位与名气。
蜀国之前很低调,这个现象已经造成蜀国国内很多官员不满,特别是想要建功立业的青年官员。
青年朝气蓬勃,他们心中也有著理想,绝对不想效力死气沉沉的国家。"
越王白元贵听到首相洪贤的分析,他却缓缓摇头。
蜀王钱明义给他的感觉,就是极为精明的人。
在不触碰他核心利益的情况下,蜀王钱明义会非常的低调。
蜀王钱明义確实没有多少野心,但绝不能把他当做傻子。
大都督崔文武皱著的眉头很快舒展。
他激动的说道:"臣认为蜀王钱明义之所以这样做。
蜀王不是真的想调停衝突,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吴桂两国的衝突根本无法调停。
蜀王哪怕是看不出来,蜀国必然也会有人能看出来。
这件事又不是太难分析的情况,对欧洲局势稍有了解的人,都会有清晰的判断。
臣认为蜀王之所以表现得这么积极,他绝对不是想调停衝突,而是要煽风点火。
以调停衝突的名义,让吴桂两国彻底没有迴转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