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商人能办到。
杜宝年提前了解到朝廷要出新政策,他一直关注这件事。
他不再让助理挑选重要的情况汇报,而是亲自阅读帝国主流的报纸,他不想错过这个重要时刻。
二十五日,报纸上一点动静都没有,杜宝年完全不在意。
二十六日,报纸上一点动静都没有,杜宝年有些焦虑,他去拜访好友李宫。
他看到参与聚会的商人,有一部分商人也前来拜访李宫。
特别是公司即将破产的人,他们仿佛是热锅上的蚂蚁。
他们已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拼尽一切也不想放弃。
李宫不需要询问,他就知道杜宝年的来历。
他面带微笑的安慰道:「杜兄,不要急。
据我了解的消息,相关政策在年前就会公布。
陛下的想法是让帝国百姓,都过一个好年。」
杜宝年听到这个消息,他与李宫寒暄几句,就返回家中。
二十七日,朝廷依旧没有动静。
杜宝年心中忐忑万分,他在担忧李宫的消息源,是否出现错误?
他家中的电话也响个不停,很多商人都在与他讨论这件事。
杜宝年接到这种电话,他也非常无奈。
他又不傻,这些人明显是想拿他当枪使。
凭借他与李宫是好友的关系,想要通过他,从李宫那里获取到更多的消息。
杜宝年拿出小本本,他把这些人的姓名一一记上,这些人绝不能深交。
他们
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随时可以背刺。
杜宝年的兴盛公司现在还能活下去,他没有像一些商人那样焦急。
哪怕是到了最危机的时刻,他在南洋等地囤了大量的农场。
帝国农产品最低收购价的出现,让农业至少不算是亏本的生意,这些农场的价值很高。
只不过杜宝年不想走到这一步。
他在南洋、暹罗、缅甸、印度所拥有的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