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对邵昶唱了个喏:“家中兄长一直盼望入得鸿雁诗社,苦于无人引路,观文此番相助,可是帮了周家兄弟的大忙,衡才感激于心。”
邵昶听了,先是松了口气,接着笑道:“周家兄弟,素有大才,某也只是顺水推舟罢了。”
“言于此,衡才可听过近日朝中的风言。”
听了这句话,周钧心中一紧,暗道,总算是来了。
邵昶为何要把周则引荐入诗社,又为何一定自己作陪前来,终于要说到正题了。
只听邵昶说道:“殿中侍御史张端卿,上言太子逾制,诸器不察。”
周钧听得莫名其妙,有人告太子逾制,与我何干?
邵昶继续说道:“天宝元年,宁王薨,寿王感念其养育之恩,守孝三年。算算日子,这孝期也快到了。”
两件完全不相干的事情,放在一起听,周钧慢慢听出了一些名堂。
武惠妃(死后被追封为贞顺皇后)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当上太子,构陷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骗这三人带兵入宫,又假称他们要谋反。
玄宗大怒,即日下诏,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
三王虽被贬谪,但党羽尚存,武惠妃又担心他们反扑,便伙同李林甫,共同向玄宗进了谗言。
玄宗当时担忧谋反之势难平,又在一天之内,杀了自己的这三个儿子。
这桩冤案,就是在大唐历史上,有名的『三庶人』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事发生的不久之后,武惠妃就因为后宫闹鬼,在惊惧不安中离世了。
在她死后,太子的位置也没有传给李瑁,反而让玄宗封给了忠王李亨。
自从李亨坐了太子的位置,李林甫就一直与其作对,并希望让寿王李瑁取而代之。
而寿王李瑁,从天宝元年开始,就一直在为大伯宁王李宪守孝。
眼下,孝期三年很快就要到了,朝中自然有人,开始蠢蠢欲动,筹谋换储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