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装成无事人的模样,还了一礼。
聂玄鸾拉着周钧的衣袖,将他带到小亭之中,又取来了西厢记的戏本,出言让他多看看。
周钧低头一瞧,只见那西厢记的戏本,共有三本。
翻开一本,里面无论台词、串场、旁白、唱腔等等要素,一应俱全。
周钧又细细读了几页。
剧情上,与前世西厢记对比,有了些许变动,但主线剧情基本未变。
文笔上,无论文字还是唱词,有着大唐独有的风韵,至于是否佳作,周钧缺乏这方面的评鉴经验,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正看着的时候,虞珺娘和尹玉也入了院中。
尹玉见周钧正在看着戏本,走进小亭便说道:“找了你几次,可都是说忙,今日可亏了虞珺娘,堵着个恰好。”
周钧抬起头,看了看尹玉,又看了看周围,问道:“诗社就你们?其他人呢?”
尹玉没好气的说道:“今日又不是旬休,其他人都忙着。”
周钧点点头,举起手中的西厢记说道:“戏本某瞧了,倒是不错,就这般吧。”
见众人仍然在瞧着自己,周钧摸了摸脸,又问道:“怎么?还有事?”
虞珺娘说道:“周二郎,戏本倒是成了,但这演戏的优伶,怕是个麻烦。”
周钧奇道:“麻烦?”
虞珺娘:“诗社雇了些优伶和舞伎,又从戏本中挑了几段,让她们演将个大致。”
“哪晓得,那优伶演惯了参军戏,那舞伎连台词都说不全,愣是把那好好的戏本,演成了哄闹。”
周钧听见这话,倒也明白怎么回事了。
唐朝的寻常戏曲,大致分为优戏和歌舞两种。
前者是类似于相声小品一般的对话式表演,后者则是纯肢体表现的舞戏。
类似于西厢记这样的舞台式戏曲,真正成熟的时间,大概是在宋元时期。
唐朝这会儿,没有人见过戏曲,自然也就无人能演戏曲。
周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