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道:「杜衡呢?」
马钧道:「陛下,考工杜衡昨日刚离开洛阳,去了荥阳。」
秦亮想了想道:「即在少府新设一个官位,加官无职责,俸禄八百石,终身领俸。无论官吏、军士、庶民,只要在诸工艺技巧上有功,皆可赐封。就叫……大匠。马少府、杜考工有功,可加官为大匠。」
马钧立刻跪伏拜道:「臣不敢居功,谢陛下恩赏!」
侍立在侧的官员们都行揖礼,没人有异议。大伙根本不在乎、皇帝是否喜欢工匠,对于增加官位通常也不会反对;只要不裁撤官位、便没什么阻力……比如像正始改制一样,曹爽府刚放出要裁撤郡府一级的消息,立刻就引发了上下愤慨。所以随着王朝持续,冗官问题常常无法避免。
但秦亮并非胡乱加官。多养几个提高生产力的人、财政也破不了产,何况还能起到鼓舞士庶的作用。刚才秦亮看似随心所欲,实则心里盘算过了、怎么也亏不了本,不过他有时候决策事情太快,着实容易给人一种随意的错觉。
有了鼓励的态度,这时他又想到了一件事,遂转头对桓范和马茂道:「今日下午,大司农与城门校尉到阅门来,商议稻谷旱地育苗之法。到明年春尝试,办成之后论功欣赏,首功者加官大匠。」
桓范会亲自管理屯田的具体事务,听到这里困惑地
脱口道:「稻谷可在旱地生长?」片刻后才回过神来,急忙弯腰揖礼。
秦亮也是后来才想起,稻谷移栽前在旱地育苗、应该是更好的法子。不过在洛阳附近气温较低的北方试验,最好用马粪等物、事先调节旱地的酸碱度,可以减少病害。
他一时来不及多言,便简单对桓范说道:「旱地的稻苗先长根后长芽、根须更强,移栽水田后生长也更快。若如所料,定可再次增产粮食。」
众人虽将信将疑,但试试总没有错,便都陆续颔首。官员们对于农业技术的态度、好像更加重视,毕竟有的人就是从汉末过来的,知道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就在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