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做法已经做了无数次,简单完成。
两个特定的大分子酶像一块板子,一头一尾地落在这条记忆线始终端的隐性表达钮上。
完成指标。
伊甸园的纳米丝往后退去很长一段距离,还是没能完把整条记忆储存神经线纳入视野内,因为太长了,而上面,有着无数个他曾经做过手脚的大分子酶,将每一场实验的记忆给表达隐性。
但相比起人体DNA的双螺旋结构的简单,这条无限长,用于储存、释放记忆的多螺旋结构神经线并不会因为自身的多重螺旋而显得眼花缭乱,相反,其并不处于混沌无序的状态,在复杂的延伸结构中,有规律宁静的稳感。
在抹去上一场实验的记忆后,是时候为下一场实验做记忆建设。
具体为虚造一条记忆线,让记忆的主人能根据这条记忆线的背景,进行接下来的活动。
这可比抹除记忆要困难得多。
而且容易出现问题。
因为这种记忆太过模糊,且不连贯,容易产生别的问题。
花费了好长时间,总算把这条短短的记忆线弄了出来。
同时通过这条虚拟的记忆线,根据青梅竹马的要求,在实验合理条件下,修改一下两人的性格。
伊甸园查看数据库里,有什么性格是还没实验过的。
傲娇?
可以。
女的话,加一点傲娇。再加一点反差。
男的话。
伊甸园42看了看数据库,寻找还没试验过的因素。
特殊癖好者?
它找到这个表达。
那加一点吧。
关于脚的吧。
有点多了,但也没关系。
最后。
将这条记忆背景线放到主记忆存储神经线的多螺旋状的特定位置,取代上一次场实验的那条记忆背景线。
大功告成。
完成大部分准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