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到底他们争执再多也没用,毕竟,很可能被一句话全给否了。
在这一点上,逐安看的很通透。
不过他的举动落在某些人眼里倒是有些变了味——那几位大臣见逐安阻拦的动作,不由心中一松,看来这位年轻人要比杜骆斌这个老匹夫上道不少。
既然逐安都没说什么,其他人又有资格说什么呢?
思及此处,不免神色也跟着理直气壮起来。
逐安大约能猜到了他们的心思,叫他看来实在是有些引人发笑,这样火烧眉毛的关头还在为这些琐事争论,可见,着实成不了什么气候。
然,他神色里不见嘲弄,静立一旁。
大臣们又把矛头对准了杜骆斌,杜骆斌左右为难,气愤又难堪,不少将军也被文官们的话激怒,站出来帮着杜骆斌回击。
言辞尖锐,比方才更为剑拔弩张。
文臣武将,各自为营,又重新对峙起来。
自从上一代大将军辞世之后,不论何种原因,景帝都在有意无意打压着军权,君主带头,群臣随之,朝月朝堂之上重文轻武的弊病愈演愈烈,不过,虽然都是朝臣们心知肚明之事,然而,战事没那么吃紧的时候,还像是带着一层面纱,遮掩着几分,没有摆到台面上来评说,从未像今天这般激化过。
都说“盛世文臣,乱世武将”,盛世轻武将,这似乎是一种轻车熟路的大势。
林景芝当年平定四壤后,天下太平,文臣群涌,为官治世,欣欣向荣,朝月是迎来了一段最为鼎盛的时期,然而,一旦在繁华奢靡中失了度,就会不可避免开始走下坡路。
落后便要挨打,等浑浑噩噩察觉到那些觊觎朝月国土的敌人打了进来,这时才想起来要培养领兵打仗的将才,为时已晚。
朝月现在不就是这样吗?
唯一的主心骨万邦一倒下,军中就乱了套,还得接受一帮纸上谈兵的文臣们指手画脚,实在叫人心中苦闷。
纬地经天安社稷,文韬武略定乾坤,文武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