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的,也正是在那一年老妈永远的离开了他们。赵伦只是没想到原来老爸早就有了这个念头,却不知是因为什么缘故整整耽搁了七年的时间才做起来。
酒桌上没有赵伦插话的余地,不过渐渐的赵伦也听出了苗头,原来老爸当年准备搞汽修厂的契机是在这里,而最终没有做成的阻力竟然是因为老妈的反对。
赵大海工作的国企是一家化工企业,在计划经济年代,这家企业的效益还是不错的,可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延伸,市场竞争压力倍增,而国企在这时就显现出了生产技术落后,成本压力过高的劣势,绝大部分以前以老大哥自居的国企开始走上了漫漫的下坡路。
赵大海工作的这家国企也是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企业的生产设备基本上都是大~跃~进时期的产品,多年以来设备的更新换代也总是比同类企业慢了一拍,所以造成了产能低下,生产成本过高的现状,另外,国企的经营观念在如今的经济社会商品大潮之中也已经渐渐落伍,国字头也不再是一块香饽饽。
在此困境之下,赵大海工作的这家国企想到的不是如何改变自己的经营思路扭转困境,而是采用了拆东墙补西墙的策略,最近两年,八百多职工每个月按时发工资都成了一个问题。
而上级主管部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认为这家国企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集中在产能过低、人力资源过剩两个方面,决定一方面由政府调拨一部分扶持资金用于企业更换设备,另一方面则是大幅裁员,当然,传达到下面名词并非裁员这样资本主义的词藻,而是换做了工龄买断。至于那些临时工合同工根本就不在编制之内,更是首当其冲第一批被辞退的职工。
正是因为这个工龄买断的决定让赵大海动了自己开一个汽修厂的念头,赵大海在这家国企工作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几年,但是按照政策,他的工龄是按照参军入伍的那一年开始算起的,这样的话就有二十几年的工龄,买断下来也有二十几万的一次性补偿,如果再加上林燕的工龄买断十来万元,再凑一凑也就勉强可以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