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文明,同仇敌忾之心异常凸显。除非陈绍狠下心来,灭绝整个曰本。
第二,在亚洲没有人来和中华分享胜利,因为战争是中华一家承担。这就少了很多烦恼,只要是中华想要的,根本不用顾及任何人。
从汉京宣言的那些对曰条件中,也可以很清楚看出陈绍的态度。他可以承认曰本的存在,但曰本只能是中华一个“附属国”。尽管“附属国”这个称谓并没有写出,但这点从驻军和免去赔款改由一条无期限的维持其经济所必须及可以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完全可以说明一切,这等于今后曰本将严禁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并且经济也是如此。除了那些能够维持自身经济外的产业,其余必须以偿付的方式无条件给予中华。这已经比附属国还附属国了,所以“附属国”这三个字,完全没有必要写出来。
这完全不像后世二战曰本投降时那么麻烦,因为蛋糕只有一个,而分享蛋糕的人却不止一个,一旦分配不均衡,矛盾自然产生。在后世,众所周知,曰本和俄罗斯,可一直都没有签订过什么和平协议。说一句明白点的,从二战以来,曰本和俄罗斯的战争状态一直都没有解除。
在后世二战末期,(以下都是真实历史!)美国对付苏联比对付曰本更伤脑筋。斯大林要求分到更大一份的战利品。他在给杜鲁门的电报中说,千岛群岛是在雅尔塔会议上“奖给”苏联的,他提出该群岛及曰本本土最北端的岛北海道北半部的曰军由**远东军司令受降。
……后一建议对****具有特殊意义。
众所周知,后世曰本军队在一九一九——一九二一年间占领了苏联的整个远东。如果**军队不占领曰本本土的一部分,**的**会感到受了很大侮辱。
深深希望,上述谦虚建议不会遭到任何反对。
在后世二战中,杜鲁门很恼火,他回答说,关于千岛群岛的建议他可以同意,但也要说清楚,苏联想在千岛群岛的某个岛上建立空军基地。对北海道的问题,他却寸步不让,关于四个主岛上的曰军投降的目